小菲(化名),女,16歲,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離家出走,早戀,有一男友,親情冷漠,經常和媽媽吵架。
小菲是獨生女,上初中后,媽媽被調往離家較遠的地方上班,周末才回家。爸爸不上班,愛炒股,小菲平時都是和爸爸兩個人在家。初中時候學習成績一般。爺爺通過關系讓孩子進入重點高中就讀。因為學習基礎不好,現又進入了重點高中,學習壓力很大,對學習也就愈加不感興趣。但是媽媽爸爸對小菲的要求非常嚴格,抱以很高的期望。高一時,因為學習成績差,和班主任關系很不好,常受到班主任的歧視,班主任經常給小菲父母報告其在學校的表現,一般都是說小菲在校不守紀律,上課不認真。有一次因為班主任向父母告狀,小菲害怕自己回家后媽媽會打她,放學之后也不敢回家,直到第二天才被媽媽找到 帶回家,直到媽媽再三保證不會打她,小菲才放松下來,表示以后會按時回家。有一天,小菲因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而晚了半小時回家,媽媽就認定小菲交了男朋 友,是和男朋友在外玩才回晚回,小菲再三辯解,媽媽還是不相信,就和媽媽吵了一架。
媽媽擔心小菲會越變越壞,學習上會越來越不上進,無奈之下才把小菲送到了麥田。
問題解析
1、小菲父母教育方法不當,只知一味的壓制,孰不知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激發逆反心理,讓小菲對學習越來越反感。
2、母女之間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溝通交流,才會導致母女之間的隔閡,才會有相互之間的不理解、不信任。
3、母親只知片面的相信老師的言詞,而不是相信自己的女兒,只知一味的批評、指責,從來不會給予小菲肯定與鼓勵,要知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如果連自己的母親都不相信自己,哪還會有學習動力、學習興趣可言?小菲就是這種情況下,才開始產生厭學情緒的。
解決方案
1、小菲品行良好,能夠理解別人。首先引導其理性認識父母對她的嚴厲要求和管制。
2、小菲由于長期處在他人對自己的負面認知和評價中,才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對自己的未來缺乏美好的設想,因而也找不到學習的動力。心理老師引導其重構自我認知,激發小菲對未來的憧憬、確立人生目標并不斷追求。培養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3、在愛情問題上,心理老師進行了適當的干預,引導其對愛情有更理性的認識,不要輕易開始一段戀情,不要輕言愛與承諾,因為愛是責任與付出,青春期的他們還無法承擔。
4、與家長交流,希望家長能夠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方式上的不合理,要轉變只知一味壓制的容易激發叛逆心理的教育方式。
成功蛻變
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麥田老師的關心愛護和引導教育下,小菲以全新的姿態投入到了學習中,回家之后,重新拾起了她最愛的聲樂課本,在高考中,小菲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父母無不為她感到自豪、感到驕傲!小菲還專門打電話回麥田,與麥田老師分享她的喜悅,再次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