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中常會發現個別人就是“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牛”、“對著干”。這種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于逆反心理。
產生這種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現在兩個方面。主觀上,青少年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成長的不穩定時期,大腦發育成熟并趨于健全,腦機能越來越發達,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范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超出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想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和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尤其是在接觸社會文化和教育過程中青少年漸漸學會并掌握了逆向思維的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維的發展和逆向思維的形成、掌握,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因此,人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時期呈上升狀態。
同時,青少年又處于社會角色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他們反對成人把自己當“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就對任何事物傾向于持批判態度。正是由于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客觀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也會導致逆反心理。